凤凰古城

发布时间:2017-04-11                                         来源:网络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与贵州省为邻。由于地处偏远,所以至今为止,各种古建筑都保存的比较完整,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又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凤凰古城,远去的家园,梦里的故乡,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如果你想与爱人共度一个安宁恬静的蜜月,凤凰是个不错的选择。
  凤凰主要的景观在于古城,保留完好的旧民居,仿佛给你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沱江边的清晨与古镇上的苗族风情,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民俗文化
  凤凰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全县37万总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占70%以上。主要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回族、瑶族、壮族、满族、黎族、藏族、侗族、仡佬族以及水族等。其中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4%,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以上,回族仅占全县总人口的0.5%。
  苗族主要分布在山江、腊尔山、禾库、三拱桥、落潮井、廖家桥、阿拉营镇等l8个乡镇。苗族历史悠久,族史族源源远流长。他们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从事农耕文化。由于异族的统治和征伐,为了生存,他们被迫从黄河流域往南大迁徙,离开了自己的故土,来到了称为“五溪蛮地”的僻乡穷壤,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发这块不毛的土地,繁衍生息,延续了自己的种族。苗族人勤劳勇敢,纯朴善良。苗族因历史原因,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他们的语言、广博深厚。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十分丰厚,他们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礼仪交往、婚丧嫁娶的习俗至今保护完整。是研究苗族历史及其生活的活资料。苗族人民聪明能干,多才多艺,他们丰富绚丽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给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
  苗族是一样的也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每当有稀客或者贵客来到苗寨的时候,往往都是全村出动来迎接。首先主人家会请客喝酒吃饭,往后主人家的兄弟姐妹、甚至房族、友邻乃至全寨的人家都会接着来请,真是壮观。苗家请客大都有鸡、鸭、鱼、肉、香菇、豆腐、豆芽,除此之外还有极具民族特色的腌鱼、盐酸菜、香肠、血豆腐等菜肴。吃饭的时候不仅要敬酒劝酒,还要唱苗歌助兴,非常热闹。
  土家族土家族是我县第二个少数民族的大族,总人口约75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凤凰的东部木江坪、桥溪口及西南部的新场、茨岩、茶田、黄合一带。我县的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以凛家田的和凛家杨二姓为主体。土家族的历史悠久族系源远流长,由于战乱频繁,迁徙不定,徙人我县土家族基本被汉人演化,不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他们还始终保持了独特的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婚丧嫁娶等方面。土家族的哭嫁歌、丧堂歌、山歌以及酬神还愿是极其典型的巫傩文化,也就是楚文化的雏型,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土家族的民间工艺丰富多彩。腊染、扎染、印花布,玻璃吹画以及民间编织和纸扎工艺都是很有特色的。土家族的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源流的活化石。也是我县广博多彩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瑰宝。
 
 
  当地居民风俗习惯
  凤凰古城住房大多为木结构建筑,有平房和楼房两种,也有长方形的茅草房。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红薯为辅;一些地方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
  各地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膝盖。部分地区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缘有宽大花边,头缠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
  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的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男子服装差别不大,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穿长裤。部分地区男子穿麻布短衣或长衫,披编有几何图形的披肩或羊毛毡。
 
 
  宗教信仰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
 
  古城方言
  凤凰古城在地域上虽从古至今从属于楚国和湖南省,但由于战事纷乱,庞大的军政机构和近万人的军队入驻,以及各地经商客户的涌入,口音杂沓,经过近千年的长期影响,衍生出不同于其它地方方言土语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方言",所以凤凰的汉语土语与湘西州任何一县市的语言都有差别,即苗语、土家话,苗语没有文字,而且湘西是多民族聚集地,所以有多种语言存在。
 
  手工艺品
  凤凰的织锦、蜡染、扎染、银饰等做工独特,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
  凤凰蜡染原始古朴,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土家族蜡染印花布;一为苗族蜡染土布。土家蜡染印花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成形的布料呈花异彩流布,幅面艺术风格特异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为热色;苗族蜡染土布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工艺特点为冷色。
  扎染为蜡染的姊姐艺术,有特殊工艺性能,表现在手扎制作方面。用白色的线绳,在纯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异的花纹图案、飞鸟虫鱼等,置入已准备好的蓝能溶液里浸煮,放于通风透光处晒绳,最后做些防止脱麓的技术性加工处理,整个工序完成。
  织锦主要体现土家族风格,手工编织,作工精细,比扎染和蜡染制作时间较长。
 
 
  特产小吃
 
  凤凰凉粉
  凤凰一带的居民食用凉粉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人们都非常喜欢食用凉粉,它味美消暑,含有丰富的营养。据《中药大辞典》载:绿豆凉粉 有“清热解毒,治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外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
  凤凰姜糖,姜糖是凤凰特产,手工精制而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凤凰传统的休闲食品。它有防治感冒、化食、止咳化痰、开胃生津等功效。
  血粑鸭,血粑鸭是凤凰和湘西地区最具特色的地方菜之一,制作时将预先浸泡好的上等糯米装入碗里,宰杀鸭子时将鸭血淋入糯米浸泡均匀。等鸭血凝固后再放入锅里蒸熟,放冷后将血粑均匀切成一小方块,再用菜油煎熟。待鸭肉煮九分熟时,把原先煎熟的血粑放入鸭肉内一起烹煮,并掺合一些香料物品成金黄色即可出锅。
 
  苗家酸汤
  苗家酸汤是苗家人(当地人对苗族人称呼苗家人)的传统汤菜。酸菜一般采选萝卜叶、白菜已开始发黄的叶片,在阴凉处摊摆一两天,使叶片呈金黄色,然后洗净、切碎、装坛,再用滚开的米汤和酸汤曲浸泡并靠近有热火气的地方摆放,一天一夜可成,可凉拌可做汤。
  苗家菜豆腐,苗家菜豆腐是凤凰特色菜。做这道菜,首先倒适量冷水入锅,再将事先用石碓冲细的黄豆粉倒入并拿筷子搅匀,文火煮开后即倒入青菜,稍加搅拌后,加少许酸汤,文火煮至汤水变清,即可放入野葱、大蒜、辣椒粉末等佐料,焖盖一阵,便可食用。
  苗家酸萝卜,酸菜基本上是凤凰城乡的主食。酸味影响凤凰饮食,腌萝卜制作简单,受到了凤凰人的爱戴。
 
  苗家米豆腐
  米豆腐是当地著名的小吃。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
  湘西椪柑,“湘西椪柑”是凤凰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自古以来,凤凰南部地区就有栽柑桔的优良传统。
  猕猴桃,凤凰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有机酸,能调中理气,生冿润燥,具有结果丰,果实大,产量高,品质好,味甜美的特点。栽种三年后开始受益,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果。
 
  湘西板栗
  湘西凤凰板栗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干果之王”的美称,其产量约占湖南总产量的一半。其栗子营养丰富,甜美可口,有益气健胃、健脾补肾、活血之功效。湘西传统产品“油板栗”,果大、色艳、质优,单果重达11克以上,其胡萝卜素含量比一般品种重3~5倍,蛋白质含量比江浙板栗高30%~53%板栗与尖栗(俗名“漩栗”),山毛榉科,是木本植物,主要含淀粉、糖等,在武陵源区各景区都有广泛的分布。它们是多年生落叶乔木,一般树高3~5米到10米左右。栗树春末夏初开花,夏天生长,秋天结实。
 
 
  凤凰腊肉,以湘西土猪入料:红薯(藤),土豆(苗),萝卜
  (菜),这是猪的主食,养殖在松桂坊原料基地的猪都是吃青草跟杂粮长大的,不喂饲料,纯生态优种土猪,卫生健康。生态猪的味道和口感绝对不是饲料猪能比拟的,以除夕出栏品猪入料。
  以秋松木熏制: 松木木质坚硬 水分少,燃烧时烟不迷人。松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以金桂(桂花极品)腌制:桂花性温味辛,经过处理再配以其他材料腌制腊肉,待桂香入味后,其味清新醇厚,别有风味,配以古丈毛尖茶壳、桔皮腌制调味,提升口感层次的平衡。
  悬于房梁或灶前自然干燥后成为行走茶马古道的马帮和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非常拿得出手的当家菜。
 
 
 
  最佳旅游季节
  凤凰古城是一个有着民族特色和气质的古城,来此旅游的游客一半是来看景色,一半是来体验文化。虽说两者多是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但是这对来凤凰古城旅游的游客而言是比较重要的,凤凰古城的旅游旺季在每年的3月—11月间,淡季在11月至次年3月。